論壇動態 |
|
|
活動計劃 |
|
|
|
首頁 - 法治創新 - 山東以法治建設激發創新創業創造新動能 |
點擊:265 時間:2019-03-27 13:24:09
|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要向改革開放要動力,最大限度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創造動能,不斷增強我國在世界大變局中的影響力、競爭力。 法治是改革開放的核心動力,創新創業創造離不開法治保障。2018年以來,山東省司法廳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解放思想,主動作為,充分發揮司法行政職能優勢,努力創造一流的營商環境、公正的法治環境、優質的服務環境,為山東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有效制度供給,依法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堅持精準立法先行。在制度建設方面,山東聚焦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辦事創業的痛點難點,加強有效制度供給,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2018年,專門制定了《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促進條例》,重點突出產業提升、優化政府服務、激發市場活力、鼓勵創新、強化產權保護等方面內容,為我省調整經濟結構、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法治保障。該《條例》已報省人大常委會二次審議,將于上半年出臺。同時,在山東省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條例、保護和促進臺灣同胞投資條例、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辦法、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辦法等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中,著重就市場主體權益保護、簡政放權、優化服務、創造公平競爭的良好營商環境等方面作出了規范。對涉及新舊動能轉換、優化營商環境、生態環境保護以及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等領域的法規、規章進行了全面清理,總計修改地方性法規28項、廢止8項,修改省政府規章33項、廢止或者宣布失效24項。 2019年,山東把創造市場公平競爭、優化營商環境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省人大常委會和省政府的立法工作計劃明確要求制定出臺《山東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對現行有效的法規規章中關于營商環境的相關規定予以總結歸納提升,進一步消除不利于市場公平競爭的無效制度。目前,該項目已經全面啟動起草工作。在今年的立法項目安排中,圍繞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重點對與優化營商環境有關的立法項目作出了重點安排,比如制定出臺山東省人才工作條例、社會信用條例、電子政務和政務數據管理辦法、民商事仲裁規范與發展促進辦法等法規規章,切實保障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 深化行政執法改革,用法治規范政府和市場邊界 良好的法治環境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山東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尊重市場經濟規律,用法治規范政府和市場的邊界,以“放管服”改革為目標,深化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在法治框架內調整各類市場主體的利益關系。 助推市縣兩級全部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2018年6月,省委、省政府提出“一次辦好”改革,要求推行“一次辦好”集中審批,實現一個機構管政務、一枚印章管審批。山東省司法廳圍繞直接面向企業群眾、依申請辦理的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推動審批服務理念、制度、作風全方位深層次變革,切實解決企業群眾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等問題。聯合省編辦印發了《關于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組建市縣行政審批服務局的意見》,通過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組建行政審批服務局,實現了職能整合、流程再造,人員精簡、審批高效,建立了行政審批與事中事后監管既相互分離又相互協調的體制機制,從根本上破解了過去政務服務中心模式中存在的“兩頭跑”“收發室”“體外循環”“只掛號不看病”等弊端。以榮成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為例,集中行使26個部門的204項行政許可權,劃分市場準入、投資建設、社會事務和農業事務四大模塊,審批科室由105個縮減為4個,審批人員由253名縮減至73名;將一事一流程整合為多事一流程,編制了全鏈條審批工作標準,真正實現“一站式”辦結,申請材料由1391項縮減至763項,審批時限由20個減為3個。其中投資建設項目審批環節減少了55%,審批時限縮短了62%,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市縣兩級全部“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是山東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政府職能轉變的一項重大工程,也是發揮法治保障作用、依法助推改革的又一實踐成果。 推動實現縣級政府“一支隊伍管執法”。為有效整合執法資源,防止多頭執法、執法擾民,山東深入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改革,加快構建縣級綜合行政執法體制。2017年8月,對納入綜合執法的行政處罰權范圍進行調研論證,推動省政府對縣級政府在10個領域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進行了統一授權,為全面高效完成改革提供了保障。經省政府同意,省司法廳會同省編辦聯合印發《關于做好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推進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通知》,規范綜合執法機構的設立要求和報批程序,規范有序推進改革。目前,山東縣級全部成立綜合行政執法局,實現了“一支隊伍管執法”。 加快實現“網上執法”。開發建設了全省行政處罰與行政強制權力網絡運行系統,推動行政處罰與行政強制權力事項上網運行,實現執法信息網上公示、執法流程網上運轉、執法活動網上監督,執法數據網上統計。目前已經建成省級系統,同步制定了12項系統建設和使用標準,正在組織各級、各部門做好上線前準備工作,盡快實現行政處罰與行政強制全部“網上執法”。 加強行政執法源頭管理。開發“山東省行政執法監督平臺”,對全省9964個行政執法主體,25萬名行政執法人員實行全程電子化、動態管理,全面實現執法主體網上登記、執法資格網上審查甄別、公共法律知識網上培訓考試、執法人員信息網上實時查詢。為了便于群眾監督,在執法證上增加二維碼,通過手機即可對執法證件真偽進行即時驗證,有效防止權力濫用。 加強行政執法監督。積極發揮內部層級監督作用,逐步完善了以《山東省行政執法監督條例》為統領的執法監督制度體系,建立了“一級政府一個監督部門,一個部門一個監督機構”的監督體制,形成了日常監督、專項監督和個案監督相結合的監督機制。近年來,山東共組織開展專項監督1246次,開展行政執法案卷評查712次,辦理投訴舉報案件2768件,制發監督文書2162件,糾正違法或不當執法行為6291起,有力促進了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優質高效法律服務,打造最佳法治營商環境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努力打造良好營商環境,讓企業家安心搞經營、放心辦企業。2018年,山東著眼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發揮司法行政法治職能優勢,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保障。 不斷提升法律服務質量。省司法廳與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等12部門聯合印發《關于發揮律師職能作用服務保障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實施意見》,指導律師積極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優質高效法律服務。與省商務廳、省貿會就律師服務涉外企業進行交流,建立了涉外法律服務團,為我省涉外法律服務搭建平臺。完善律師服務涉外企業工作機制,舉辦中美貿易摩擦對雙邊投資貿易影響及應對策略論壇,成立涉外律師領軍人才庫,協調推動成立中國貿仲委山東分會,努力為我省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保駕護航。實施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司法鑒定機構品牌戰略,推動深化“放管服”和“一次辦好”改革,努力提供更加便捷專業的法律服務。2018年,全省共辦理各類法律事務180余萬件,其中知識產權保護類案件3649件、破產重組類案件934件。 開展服務民企發展專項行動。2018年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發表后,省司法廳聚焦服務民營經濟發展,組成3個調研組,到6個市9家民營企業實地調研,梳理4類20項問題。在此基礎上,出臺了《山東司法行政惠企便民法律服務二十條》,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務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組織開展律師服務民營企業專項行動和民營企業“法治體檢”專項活動,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全方位法治保障。聯合省市場監管局啟動了不利于民營企業發展的法規規章和政策文件清理工作,共清理政策文件1104件、廢止892件、修改31件,修改、廢止了一批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不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規章和政策文件,打破了各種各樣的“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掃除了民營經濟發展的制度性障礙。制定了《關于全省人民調解支持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對健全民營經濟人民調解組織、組建人民調解員協會服務民營經濟專業委員會、搭建商會人民調解平臺、建立健全工作協調機制提出了具體要求。 通過一系列針對性措施,持續凈化市場環境,有效解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頑瘴痼疾,堅決糾正“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積極創造一流的營商環境,全力服務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不斷增強企業的滿意度,促進了經濟高質量發展。(來源:澎湃問政)
|
|